
氣體檢測儀之所以需要定期標定(Calibration),主要是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、穩定性和可靠性。下面從幾個關鍵角度來解釋為什么必須進行定期標定:
一、傳感器會隨時間發生漂移
氣體檢測儀的核心是氣體傳感器,無論是電化學式、紅外式還是催化燃燒式,都存在零點漂移和靈敏度衰減的問題。
零點漂移:即使在無氣體的環境中,傳感器輸出也可能偏離零值;
靈敏度衰減:傳感器隨著使用時間、溫濕度變化或氣體沖擊,會導致輸出信號變弱。
結果:如果不標定,儀器會出現“測不到”或“誤報”的現象,比如明明有氣體卻顯示正常,或在無氣體時報警。
二、環境因素影響檢測精度
氣體檢測儀長期暴露在不同環境中,受多種因素影響:
溫度、濕度變化會影響電化學反應速率或紅外吸收率;
灰塵、油污、水汽等會堵塞傳感孔;
電壓波動或線路老化會影響信號穩定性。
定期標定相當于“重新校正基準”,讓設備重新與標準氣體對比,消除環境帶來的累計誤差。

三、不同氣體種類與濃度范圍要求精度高
在工業安全、化工生產、燃氣檢測、礦井監測等領域,不同氣體(如CO、H?S、CH?、O?等)的報警濃度門檻往往極低。
比如一氧化碳超標 10ppm 就可能危害健康;
甲烷爆炸下限僅約 5%VOL。
因此,哪怕檢測誤差只有幾ppm,都可能造成誤判或安全事故。
定期標定可以確保報警點與實際濃度相符。
四、符合安全法規與質量標準的要求
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對氣體檢測儀的標定周期有明確要求:
《GB 12358-2006 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》規定:檢測儀應至少每6個月標定一次;
石化、煤礦、隧道施工等高風險行業要求每3個月或每次使用前進行校準或驗證。
標定記錄也是安全檢查的重要依據,未按周期標定的設備,在事故調查中往往被視為無效監測。
五、保障設備壽命與降低維護成本
長期未標定的儀器容易積累誤差,導致傳感器長期處于異常工作狀態,縮短使用壽命。
通過定期標定:
可以及時發現傳感器老化、漂移或失效;
提前進行維護或更換,避免大范圍誤報或停工。
六、總結




